近年来,广东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深化改革、完善机制,赋能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抢抓机遇,高位推动。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领导。省政府印发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打造中医药医疗、创新、人才、产业、国际化“五大高地”,着力健全管理体制、医保政策、人才评聘激励和中药审评审批等“四个机制”。方案设定的“五大高地”工作目标,与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目标一致。2023年、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和2024年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均对示范区建设作出部署。同时,从全省遴选11个地市,持续开展“小切口、大变化”改革试点。
部门联动,凝聚合力。省直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产业促进、人才评价、特色医保、中药制剂等政策措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文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械监管创新发展;省人社厅等部门开展港澳台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高级职称认定,明确港澳中医药人才参加省内职称考试和评审的条件;省医保局加大医保政策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将临床需要、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制剂、中成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联合港澳共同制定中药湾区标准,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标准化。
项目带动,引领示范。以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项目、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牵引,打造高水平中医医院群。实施“岭南中医药现代化”科研专项,支持中医优势病种防治、中药现代化、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等研究。建设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深化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创新中药研究。以国家级和省级南药农业产业园建设、省级中药材产业化基地评选、新会陈皮等一批支柱产业种植品种选育等为抓手,打造南药产业金字招牌。
完善制度,释放活力。完善中医药管理机制,目前全省各个地市和95%的县(市、区)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完善中医特色医保支付政策,已将1390种中成药、1655种中药饮片、1329种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率先实施中医日间治疗病种分值结算、中医康复治疗病种床日分值结算,对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完善中医药人才评聘机制,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构建中医思维、临床能力和社会认可度“三位一体”的中医医师评价体系,对在基层服务满10年的中医药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可直接认定基层副高职称。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建立“岭南名方”品种库,探索“名医—名方—名药”中药创新发展新路径。积极对接港澳规则机制,会同港澳药监部门制定首批7个品种的中药湾区标准,5个中药制剂跨境至澳门定点医疗机构使用,15个港澳外用中成药获批内地注册上市。(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