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天津: 助力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1-22 10:26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近年来,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中医药禀赋优势,以天津市“3+12”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体系建设为引领,加强中医药科技工作顶层设计,统筹中医药和现代医药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凝聚共识、高位推动,强化中医药科技顶层设计

    一是将中医药科技发展内容纳入《天津市中医药条例》,单独设立中医药科研与文化传播章节,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二是将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编入《天津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天津市中医药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一体化推进,打造中医药科研高地。三是将中医药科技转化途径并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的《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的若干措施》,通过7方面18条具体措施加速中医药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系统谋划、统筹布局,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性发展

    一是统筹中医药科技平台布局。聚焦中医药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系统谋划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各类中医药科技平台73个,其中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13个,工信部国家地方共建现代中药创新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平台22个,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天津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等市级平台38个,统筹推进、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天津市中医药科技平台整体布局基本形成。

    二是汇聚中医药科技发展人才。实施中医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开展津沽中医药人才系统培育工程。现有中医药院士3名,国医大师5名,全国名中医6名;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2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2支;天津市杰出人才4名,市海河学者2名,津门英才13名、青年新锐19名,天津市名中医99名,市青年名中医42名,以中医药科技平台构建中医药人才成长孵化器,不断吸引、聚集、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拔尖人才。

    三是凸显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效。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出高水平中医药科技成果。2024年天津市承担中医药科技项目180余项,其中国家级5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17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发布指南20余项,制定中医药标准20余项,其中ISO国际标准1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项10余项,其中3个科技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加强引领、创新机制,助力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发挥中医药科技平台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汇聚全国218家协作单位针灸研究资源,以“证据生产、标准引领、疗效提升”为目标,开展重大疾病研究,为我国针灸诊疗提供高质量临床证据。搭建现代中医药产教融合传承创新平台,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强化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建立产学研联动培育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深化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天津市中药制剂转化平台,打通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双向奔赴”的“握手”通道,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启动实施天士力芪参益气滴丸、红日药业血必净注射液等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2.0版,研发宣肺败毒颗粒、清金益气颗粒等创新药物,研制“海河”系列、“团泊”系列等重大关键装备,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超过2亿元。

    三是助力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天津市中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工程,聚焦重点品种,强化产学研联动,形成现代中药新质生产力创新核心技术体系,培育现代中药大品种群,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工程已开展4个中药大品种新质生产力培育项目和1个中药新质生产力培育项目,总规模1.8亿,针对中药产业和中成药品种的核心共性“卡脖子”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四是赋能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天津市中药制剂工程,遴选25个中药制剂调剂品种在全市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调剂使用,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试点建设天津市名医堂,按照“医疗为主、产业为辅、辐射世界”的方针,分层级试点建设一批名医堂,现已组建名医团队161支,完成95家名医堂与团队互认和9家旗舰级名医堂建设单位的授牌工作。牵头组建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制定优质药材“三无一全”品牌建设标准,遴选“三无一全”品种80个。

    五是促进中医药开放发展。推进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天士力医药集团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建设,组建京津冀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联盟。天士力医药集团布局海外中医药连锁医疗机构,取得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批件440余个,相关产品进入5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天津市依托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对外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各国对中医药医疗、教育、产品的认知度,促进“抱团出海”,提升中医药影响力。

    六是弘扬中医药文化。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累计举办各类中医药文化活动300余场,受益群众4.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3万余份。制作《津沽国医》《古今博谈二十四节气》系列视频宣传片,推出“津医卫药”大讲堂栏目,征集100个“天津卫药”文化故事。举办首届“潮起津卫 国韵养生”中医文化市集河北站、和平站和南开站活动,惠及群众15万余人次,相关阅读量达1.5亿次。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供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8868488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