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张伯礼院士入选

    发布时间: 2021-03-01 18:00 来源: 光明网

    图片


    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2月26日在京揭晓,人民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伯礼与王芳、朱世慧等10位非遗传承人获选为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在去年的抗疫战场上,张伯礼院士和武汉“肝胆相照”,感人至深。他多次获奖,但以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获奖却是第获奖却是第一次。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与大会现场连线互动


    因公务不能到活动现场,张伯礼便早早地等在了连线屏幕的那一头,他激动地说:“中医药全程参与抗击疫情,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医药也成为了中国抗疫的亮点。”


    的确,在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中,古老的中医药贡献了杰出的东方力量。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生动实践。


    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万多人使用了中医药,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的科技进步、产业进步了,我们的文化也同样要进步。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才是一个大国的立国基础。”张伯礼坚定地说,“非遗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非遗年度人物活动是个很有意义的活动,我为获得这个荣誉而感到荣幸,也将继续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而努力。”


    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主办,光明网、“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活动旨在盘点过去一年中为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遗领域的重大事件,记录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经过光明日报非遗传播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评议,综合网友投票,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从100位候选人中确定了30位提名候选人,涵盖非遗传承人,策展人、企业家、艺术家,管理者,研究者、媒体人、传播者、教育者四大类别,并最终产生十位能代表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发展成绩的标志性人物。


    2020年,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史诗中,非遗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中,非遗的丹剂方药贡献了杰出的东方力量。在总书记谋划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基层一线的非遗人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在总书记牵挂的戏曲传承中,舞台上的非遗人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一年来的大战大考,非遗人从来不曾缺席,始终发挥独特的作用,展现出文化深沉而持久的力量。活动现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获得者一一揭晓,引发热烈掌声。


    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在讲话中指出,四年来,以“非遗年度人物”活动为契机,光明日报逐渐形成了一个从报纸版面,到全媒体产品,再到社会活动和对外合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手段参与的传播平台,让默默无闻的传承者得到更立体的传播,引发社会更广泛的关注,树立更坚实的文化自信。未来,光明日报将秉持几代光明人的使命与担当,将继续深入挖掘非遗人物故事,总结非遗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弘扬非遗保护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全社会对非遗传承发展的参与热情。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在致辞中指出,举办“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有利于发挥非遗年度人物的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非遗领域倡导“忠诚、执着、朴实”的意志品格,弘扬“择一业、终一生”的匠人精神和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奋斗、奉献的精神,激发社会公众对非遗的关注和热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活动正值元宵佳节,北京剪纸、折扇手工制作技艺、宫灯制作技艺、面人汤、北京泥彩塑、京派内画技艺等现场非遗文化展演更添浓浓的节日气氛。活动现场,由朱世慧和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徐孟珂带来的京剧表演《报灯名》,陈正雷和儿子陈斌、女儿陈娟带来的陈氏太极拳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让与会嘉宾和观众近距离欣赏了一场非遗盛宴。


    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年度人物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王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昆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揭晓词:吴侬软语,婉转悠长,浅吟低唱里道不尽她对传统昆曲的热爱;粉壁高堂,画栋雕梁,余音淼淼处说不完她对戏剧传承的心声。


    朱世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揭晓词:登台六十载,脸上一点白,他在插科打诨里演绎的是百样人生。念白做工里,一团精气神,他在念念不忘中传承的是国粹未来。


    乔进双梅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手工刺绣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揭晓词:小小手中线,在她手里绣出了一片彝族壮丽的山河;件件艺术品,在她心中奏响了一首共同富裕的赞歌。


    孙淮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揭晓词:锐意进取,胸怀四方,经纬南北,列翼分张,他是纺织非遗事业的开路先锋,为行业非遗保护和发展架起一座座希望的桥梁。


    杨先让     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创办者、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原主任、教授


    揭晓词:一把土养育的是他那片沉甸甸的情,一本书记录的是那颗滚烫烫的心,他让民间美术登堂入室,超越时空,滋润炎黄子孙的心灵。


    宋水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揭晓词:继承民族精湛技艺,发扬优良互助传统,她用多彩绚丽的水族刺绣描绘出脱贫致富的盛景,筑起非遗精准扶贫的时代丰碑。


    张伯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揭晓词:用百倍心血,开一剂良方,他以科技手段让传统中医制剂焕发现代生机;悬一壶丹心,济万世生灵,他用仁者大爱传中华岐黄之术造福千家万户。


    陈正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揭晓词:闪展腾挪,刚柔并济,在他手中打出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强身健体,造福民众,在他脚下走出了太极文化的国际之途。


    姚璇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揭晓词:含咬吞吐,多样妙手,秀口吟唱中她树起了传统潮剧的发展大旗;大家名角,蜚声海外,言传身教下她播散了戏剧传承的星星火种。


    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


    揭晓词:广袤草原,千里沃土,培养了他对祖国民俗文化的深沉厚爱;孜孜不倦,笔耕不断,抒写了他对中国非遗保护的绚丽诗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