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举行“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5-08-01 11:35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近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举行“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夏季高温健康防护主题),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范开亮从中医角度推荐了预防中暑和热射病以及中医养护肠胃的办法。

    范开亮表示,中医认为,中暑和热射病多与“暑邪”有关。中医提倡“未病先防”,重在日常调养和合理应对。

    为此,他提出,在起居调摄方面,应顺应自然,避暑养阴。高温时段避免外出,避免过度劳累、大汗淋漓、过度透支体力,尽量避免高温天气下劳作。在饮食调养方面,应清热生津,健脾益气。推荐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如冬瓜、苦瓜、绿豆、莲子等清热食物,鸭肉、鲫鱼等滋阴健脾的肉类,可食用健脾益气的粥类、汤类,如绿豆百合莲子粥、冬瓜薏米老鸭汤、荷叶莲藕米仁粥等。忌过度贪凉,少吃冰镇饮品。避免油腻、辛辣,以免损伤脾胃。在运动养生方面,应适度活动,固本培元。要选择温和、低强度的运动方式来增强身体素质,可以在晨起或傍晚凉爽时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或散步,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在中药预防方面,应调和脏腑,祛暑解毒。居家可自制由藿香、佩兰、薄荷组成的“防暑茶饮”饮用,还可以佩戴由佩兰、艾叶、薄荷等组成的清凉香囊以化浊除湿,或自制以藿香、紫苏叶组成的藿香浴包来解暑化湿。在穴位保健方面,应按摩通络,清热防病。通过按摩合谷穴、内关穴、曲池穴等特定穴位,激发经络自愈力。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以酸胀感为度。

    此外,范开亮还提出,中医养护肠胃要注重“标本兼治”,通过整体调养,使“脾胃健运,湿邪自去”。

    他推荐,饮食调整上,夏季饮食应以“温、软、淡”为原则,避免生冷寒凉食物伤及脾胃阳气。推荐多吃如薏米粥、姜丝小米粥、山药小米粥、生姜红枣茶等健脾化湿的食物。起居调养上,避免久坐湿地或淋雨,外出带伞防湿气侵袭。居家保持干燥通风,被褥常晒。睡眠时注意腹部保暖。中药调理上,平时可预防性使用“参苓白术散”或自制“止泻茶”。(记者 张霄)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8868488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