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北安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李宝峰带着《花开富贵》《连年有余》等上百件非遗作品走进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举办的中俄文化大集,既有了收入,又提升了北安木雕的美誉度。
这是黑龙江省众多非遗项目积极探索“走出去”的一个缩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李庆江说,黑龙江始终鼓励和支持非遗走出“家门”,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展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搭建省内非遗展示平台,推出了黑龙江省冰雪非遗节、龙江非遗市集等非遗展示项目。佳木斯杏花节、绥化市春服(福)主题活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大会等节庆活动,把非遗列为重要展示项目,使得众多新颖独特的非遗产品大放异彩。在黑龙江省非遗展示中心,上百个系列上千种非遗产品每天迎来大量游客,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2月7日至14日,在哈尔滨市举办的2025年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为黑龙江的非遗作品提供了难得的展示机会,秋林糖果、青牛葫芦、木雕、麦秸画等因文化内涵丰富、大众认可度高而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热捧。
5月19日,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在哈尔滨市举办。牡丹江、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市展区都设有非遗展台。哈尔滨的麦秸画、大庆的油陶、鹤岗的葫芦画等非遗作品因做工精湛、内涵丰富、故事性强,受到广大游客青睐。来自浙江省杭州市的游客方先生说,从这些非遗作品中能够感受到黑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打铁还需自身硬,黑龙江省的非遗项目都把作品质量作为市场敲门砖,在生产制作上精益求精,让消费者满意、放心。”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一级调研员刘晨乐说。
近年来,黑龙江各地举办了剪纸、陶瓷、农民画等非遗项目培训班,以及创意大赛、非遗技能交流会等提升非遗技能的文化活动,使得勃利黑陶、绥棱彩陶、塔河桦树皮画等非遗作品发挥了强大的引客作用。
黑龙江除了在省内全力营造非遗展示氛围,还积极向省外延伸。在5月22日至26日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黑龙江展区专门设计了创意非遗区域,将非遗纹样融入现代剪裁的满族旗袍、以石油工业为灵感重塑陶艺形态的大庆油陶等凸显黑龙江技艺传承、文创工艺的一系列非遗类文创产品,受到游客欢迎。大兴安岭地区版画家孟宪阁现场展示版画制作技艺,邀请游客上手体验,创作专属版画作品。
黑龙江每年都组织非遗传承人带着精美的非遗作品走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海峡旅游博览会等展会,展示产品、签订订单、开展交流、学习经验,使得非遗传承人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站位、看到了不足、补齐了短板。
北安木雕走进中俄文化大集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黑龙江把丰富的非遗资源推向国际市场,每年都组织优质非遗项目到世界各地展览展销,收获颇丰。国家级非遗项目满族刺绣(克东满绣)代表性传承人刘雅梅,带着克东满绣到英国、俄罗斯、捷克、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展示,收获了大量粉丝。“看到各国民众体验、购买克东满绣,感觉特别自豪。”刘雅梅说。
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的满绣非遗项目品类丰富,林口蚕翼绣、北安乌鱼绣、宁古塔绣等六大绣品将传统与时尚相融合,推出商务系列、家具系列、服饰系列、旗袍系列等几十款系列满绣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让非遗技艺焕发出新光彩。
黑龙江在推动非遗线下走出“家门”的同时,还积极引导非遗企业进行线上展销。国家级非遗项目满族刺绣(满族刺绣渤海靺鞨绣)代表性传承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渤海靺鞨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艳玲与员工蒋丽娜、王彦霞多年在短视频平台推介非遗,收获了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大批粉丝。
为了让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传承,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省内高校,以及大连工业大学等多所省外高校,开展非遗讲座等活动,成功“圈粉”。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盛任说,黑龙江还将围绕非遗“走四方”持续发力,在进行国内展览展示的同时,还将目光聚焦国外,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让更多国外朋友了解龙江非遗、爱上龙江非遗。(记者 张建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