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州:非遗“本体特征”述要
“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需要不断从本体层面进行理论反思与回顾。作为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式,非遗的本体特征难以脱离文化遗产的框架和体系,在形态上包括人、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等不同的本体层次,经由外部...
“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需要不断从本体层面进行理论反思与回顾。作为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式,非遗的本体特征难以脱离文化遗产的框架和体系,在形态上包括人、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等不同的本体层次,经由外部...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今天,本版刊发一组地方相关调研文章,分享...
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
黄河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做好黄河沿线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讲好“黄...
以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标志,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国家文旅部非遗司原一级巡视员和原副司长、中国社...
当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非遗的身影显得特别活跃,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也日益凸显。非遗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不是非遗对乡村振兴单向的助力,而是非遗和乡村振兴相互赋能,相互助力,良性互动。非遗和乡...
非遗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独特的民族记忆,对于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非遗保...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去年,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落户天津大学,由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承担培养工作。近日,该学科...
我国建立了完整的非遗四级目录体系,列入名录的少数民族项目是其代表性优秀文化艺术的高度凝练与具体体现。但在项目申报和宣传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新入选项目质量堪忧,一些地方重申报轻传承;开发利用体系与...
我国少数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已经进入到冷静保护与理性传承并举、通过传承强化保护、通过保护守正创新的新阶段。为建设好发展好我国非遗学,建立起科学、完备、合理的非遗学学科体系,进一步保护、传...
非遗保护与传播领域的数字化实践在我国已经开展了10多年,从2010年原文化部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至今,已经陆续建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等一系列数字化基础设施和...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保护非遗,需要见人见物见生活;传承非遗,重在传技传艺传精神。要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迷人光彩,必须找准非遗与当代...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品琳琅满目,新模式推陈出新,新生活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有些行业消失了,有些产品萎缩了,有些技术失传了,不少有识之士发出“救救非遗”的呐喊。毋庸置疑,非遗与现代生活...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的提升,世界范围内的中华文化热持续升温,中华文化“走出去”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增强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还...
文化遗产包罗万象且异彩纷呈,是古往今来人类创造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作为整体,其本体结构与物质结构和非物质结构,这三者相互依存,难以割裂;作为本体,其包含了不同时代、流派和创造者的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通过世代相续、口传心授而形成的活态文化遗产,它以人为核心载体,映射人的美感体验和美学理想,展现人的品格修养与人生追求,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在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的优质资源,旅游是传播非遗的重要渠道,两者融合发展有着深厚...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依托文明探源,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文化遗产特别是非遗在文明探源中的作用不容低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
十几年来,由于国家重视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立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更加重视这项工作的社会效应,例如将其与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
马克思主义内容极其丰富而宏阔,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及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比如人民立场、物质统一性、科学实...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