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灯火映照岐黄昀 北国氤氲中药香——吉林省“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 2025-09-05 14:11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白山巍峙处,灯火阑珊;林海雪原间,中药飘香。

    7月下旬到8月初,吉林省各地陆续开展“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铺展出一卷群众共享中医药文化的盛景。

    在夏日的微风中,吉林省各地市的夜晚被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活动点亮。

    解锁中医药文化多元场景

    7月18日傍晚,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承办的“焕发中医药文化生命力·创享健康消费新生活”为主题的“吉林省第二届中医药文创作品大赛决赛暨中医药健康消费夜市”在长春上海路万达广场启幕,在夏夜里勾勒出中医药文化赋能民生、激活产业的生动图景。

    夜幕初临,华灯初上,7月22日晚,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已然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长春市中医药管理局、长春市中医院承办的“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夜市南关区专场在这里启幕。

    2-250Z5141533C3.png

    “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夜市南关区专场现场展示的膏方。

    2-250Z5141541638.png

    “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夜市南关区专场现场展示的药膳。

    走进公园南门,两行夜市摊位鳞次栉比,往来市民络绎不绝,无不表现出对中医药文化的巨大兴趣。摊位上,各类中医药元素琳琅满目,从吃的到玩的,从中医文创到互动体验,处处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2-250Z514154XO.png

    “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夜市南关区专场的摊位前人头攒动。

    2-250Z5141555558.png

    “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夜市南关区专场现场,市民体验集章打卡。

    8月8日,吉林省四平市在植物园广场启动中医药文化夜市,以中医义诊+沉浸式体验+文化展示+惠民服务的多样形式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其中。

    7月末,通化市柳河县参乡水街成为当地居民探寻健康与文化的热门去处。由柳河县卫生健康局主办、柳河县中医医院承办的首届“药香慧柳城”中医药文化活动启幕,为市民带来了集健康、文化、趣味于一体的夏夜盛宴。

    2-250Z51416111E.png

    “药香慧柳城”中医药文化活动上,市民体验拔罐疗法。

    2-250Z514161RV.png

    “药香慧柳城”中医药文化活动现场,市民品尝药膳。

    2-250Z51416242V.png

    “药香慧柳城”中医药文化活动上, 儿童体验三伏贴。

    8月2日至8日,松原市中医院打造的“中医药文化夜市”系列惠民活动连续7晚场场爆满,名医义诊的耐心解答、康复理疗的精准手法、外科彩超的细致检查、中药香囊的淡淡药香、代茶饮的清甜回甘……交织成一幅充满温度的民生画卷。

    2-250Z5141632613.png

    松原市中医院“中医文化夜市”现场,中医专家为市民进行把脉。

    地处吉黑两省交界处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雁鸣湖镇,70年代因东北山区农村合作医疗站存续为背景的电影《雁鸣湖畔》而名噪一时。因其水域众多,风光秀美,如今成为长白山与镜泊湖旅游线路上的中转站和打卡地。

    8月13日,为期3天的以“潮玩岐黄夜·康养新体验”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开启,众多当地村民和游客在赏游夜色美景中体验中医药和朝医药的神奇魅力,在“潮”起来、“玩”起来、“嗨”起来中,赶赴一场融合千年智慧与现代趣味的健康之约。

    同日,梅河口市中医院在东北不夜城开展脉诊、体质辨识、健康咨询义诊,针灸、艾灸、耳穴压豆、推拿中医特色技术体验,以及药膳、四季养生茶饮免费品尝等,全力打造“健康夜经济”新场景,创新中医药服务新模式。

    中医特色疗法“圈粉”市民

    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区,市民扎堆“打卡”。针刺、推拿、筋膜刀、耳穴埋豆等“黑科技”齐上阵,醒脑开窍针法、一针镇痛法、朱氏头皮针这些“独门绝技”近距离施展。

    “感觉身上的经脉都通了,特别轻松,整个人都重启了。”一位年轻女士体验过中医特色疗法后,赶紧推荐身旁的姐妹试一试。

    随着人潮不断涌来,体验特色疗法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纷纷赞叹这些特色疗法让他们彻底爱上了中医。

    7月31日傍晚,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东部院内飘起阵阵药香。拇指粗的竹筒在药锅里翻腾,护师麻利地夹起滚烫的竹罐,往张女士后颈穴位一扣。“伏天拔完罐,颈椎松快多了!”蒸腾的热气中,她舒展开眉头。这是吉林省“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夜市二道区专场现场,20多个摊位支起长春市民中医生活场。

    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区是当晚市民们争相体验的热门区域。醒脑开窍针刺法、浮针、整骨推拿、穴位按摩、耳穴压豆、头部刮痧、拔罐、刮痧、“柳氏理筋法”等中医特色技术纷纷登场。刚体验完“柳氏理筋法”的刘先生揉着肩膀说:“这种手法更贴合经脉走向。”

    四平市中医院开设的“中医特色技术体验区”,也同样人气爆棚,医务人员热情为市民进行着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十余项中医特色技术体验服务,让市民现场感受疗效,体验过后,众多市民表示不适症状得到了缓解。一位体验完艾灸的大爷感慨道“以前只听说艾灸好,体验后感觉全身热乎乎的,很舒服,真神奇”。

    在通化市柳河县参乡水街设置的传统技艺体验区里,中医的“神奇”被亲身验证。康复科中医传统疗法体验区里,针灸通经络、推拿解疲劳、葫芦灸驱寒邪。平衡火罐、中药贴敷等项目前市民排起长队,大家沉浸式感受古法疗愈的力量,市民们亲身感受到中医传统疗法的神奇疗效。此次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体验区共接诊近300人次,其中专家号脉、问诊咨询90余人次,中药贴敷170余人次,艾灸10余人次,平衡火罐20余人次,推拿70余人次,真切展现了中医养生的独特魅力。

    松原市中医院设置的康复理疗区也是夜市中最“火爆”的摊位,推拿、手法按摩、肌肉电刺激仪、刮痧等中医特色疗法免费体验,为久坐族、老年人缓解身体不适。医生们额头上渗着汗,手上的力道却丝毫不含糊,市民们体验完推拿后连连称赞:“医生手法准,按完肩膀立马松快了,这样的服务太实在了!”同时,外科彩超免费检查为市民提供基础健康筛查,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完成健康“体检”,累计服务超1500人次。

    中医养生融入市井烟火气

    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吉林市红旗街万达广场举办的“中医药文化消夏夜市”上,创新的“夜市+义诊+体验+传播”模式把古老的中医智慧巧妙融入现代城市的烟火气息之中,让市民们在逛夜市的轻松氛围中,领略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开启了一场健康生活的新潮体验。

    “人参+体质辨识”的创新搭配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在摊位前,九种体质人参茶饮整齐排列,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每种茶饮都根据不同的体质特征精心调配而成。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现场挑选适合的茶饮。

    “这种将药食同源理念融入一杯杯温润茶汤的方式,让我们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体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茶饮摊前仔细询问功效,她赞叹这种新颖实用的方式,能让人直观掌握中医养生知识。

    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的夜市里,中医特色产品的展示区人气最旺。代茶饮、美食、膏方、中药香囊、足浴包一应俱全,构筑起全方位养生场景。吉参能量饮提神、长夏养生茶除湿、延龄长春膏滋补、人参鸽子汤养元、酸梅汤生津,既养生又让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在味蕾间传承。

    游园期间,市民参与长春市中医院活动就有机会获精美礼品。打卡集章、百草集趣、文创潮物等环节超有趣,中药手链等文创很有特色,还能亲手体验非遗漆扇制作,领略传统工艺的魅力。

    “妈妈,菊花糕是中药做的!”在吉林省“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夜市二道区专场,小女孩举着枸杞点缀的糕点雀跃。五行花卷、山药蛋卷等药膳点心被抢购,吉参能量饮试饮台免费续杯三次。文创区年轻人围着中药耳环拍照,非遗漆扇制作区排起亲子长队。“这夜市太有意义了,孩子既能学到中医药知识、体验传统文化氛围,还能收获小礼品,一举多得!”王先生晃着手中战利品,“这比游乐场更有文化味。”

    四平市中医院设置的“中药特色产品展示区”也同样场面火爆。为满足市民预防保健等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精心提供了中药香囊、中药药膏、中药茶饮、中药药枕、中药驱蚊包等中药制品,充分展示中医药全方位服务作用,为市民提供更具中医药特色的预防、保健保障,并赠送了中医理疗体验卡券,大受市民欢迎。

    在柳河县的养生市集里,“健康”成了最抢手的“商品”。中药茶饮品鉴区,市民们品尝酸甜解腻的乌梅汤、清热降火桑菊凉茶、祛湿排毒的七味除湿茶,一口下去,暑气全消。在中医养生药膳区,五行养心汤、养肝汤、健脾粥、润肺汤、护肾浆、天麻人参鸡汤、药香茶蛋等按“四季五脏”原理定制的药膳,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让市民在味蕾享受中读懂养生智慧。

    夜市里的温暖,不止在服务中,更在细节里。在松原市中医院中医文化夜市现场,广场上摆着中医药知识展板;医护人员免费测量血压;护士们拿着宣传单讲解“三伏养生”“经络保健”;中草药文化展上,医护人员现场表演八段锦……连续七晚的“中医夜市”,从暮色初临到华灯璀璨,场场爆满。从老人到孩童,从上班族到周边居民,大家带着期待而来,载着满意而归。许多市民特意提前半小时到场排队,说“哪怕等一等,能在家门口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值了”。这种“双向奔赴”的信任,源于主办方对细节的用心,让惠民服务更有“人情味”,同时也回应广大市民的健康渴望。(记者 徐婧  通讯员 许诺 吉林省各地有关中医药机构供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8868488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