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九月的海风轻拂过海口骑楼老街,空气中微咸的湿润便与艾草、沉香交织的馥郁气息融为一体,令不少民众心神为之一安。以“精彩中医药健康惠万家”为主题的2025年“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海南站已正式启动。这场活动深度融合千年医药智慧与琼岛独特风情,以健康为核、文化为媒、趣味为引、互动为桥,为民众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中医药养生嘉年华。

海口市活动现场,中医师为民众把脉问诊。
阵阵药香,如丝如缕,伴随着欢声笑语,蔓延在琼州大地温暖湿润的空气中。千年中医药文化正以一种可感、可闻、可亲、可体验的方式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在椰林摇曳、海风轻送的城市图景中,焕发出蓬勃的时代生机。
义诊现场暖意浓
“你看,我现在弯腰都不疼了!”在海口市中医药文化活动的义诊区,刚接受完针灸治疗的刘女士难掩欣喜。她介绍,医生只在她手上扎了几针,腰部的酸胀感就得到明显缓解,“这趟来得太值了,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独特疗效。”
近日,海口仍带着热带的余温,但傍晚的海风送来阵阵清凉,为这场持续至夜晚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平添了几分惬意。
活动现场人流如织,人们在各个展区间穿梭,时而驻足聆听专家讲解,时而排队体验推拿理疗,时而被文创区的精美香囊吸引。
专家义诊区,来自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及海口市中医医院的专家团队,为民众提供推拿、拔罐、刮痧等多项服务,其精准的诊疗让“治未病”的中医理念变得可触可感。现场民众纷纷表示:“能在家门口得到专家的健康指导,真是太方便、太贴心了。”

海口市活动现场,民众在体验推拿按摩。
在药食同源展区,由益智仁等海南特色药材制成的饮品散发着独特香气,吸引民众驻足聆听营养师讲解养生智慧。“这杯用槟榔花熬制的凉茶回甘很好,没想到常见的南药还有这种喝法。”民众章先生边品尝边用手机记录中药知识。他手中的打卡手册已盖满多个展区印章,正准备兑换中医药文创礼品。
主舞台上,国风音乐会的悠扬旋律与养生操的整齐节拍交替回荡。数百名民众跟着中医师的口令舒展肢体,八段锦的柔和动作在骑楼背景的映衬下,构成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画面。
未病先防入人心
“吴医生,我家孩子上初中,写作业时总爱把身子歪向一边,有时候甚至趴在桌子上,说了好多次都改不过来。我特别担心,长期这样会不会导致脊柱侧弯啊?”在三亚市中医药文化夜市的科普讲座区,一位家长向医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三亚市活动现场,外国游客在体验温针灸。

三亚市活动现场,民众在体验葫芦灸。
三亚市中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吴海波结合临床案例讲解了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预防与调理知识,为现场游客答疑解惑。吴海波介绍:“很多孩子都面临类似问题。长期歪坐、趴坐这类不良姿势是诱发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重要诱因,但不是唯一原因。脊柱侧弯还与遗传、运动习惯等相关,不过持续的姿势异常会显著增加侧弯风险,尤其是10~15岁孩子骨骼还在发育,一定要重视。”
在陵水黎族自治县,科普讲座也正以接地气的方式传递着中医药智慧。
在陵水黎族自治县雅居乐体育馆,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杏妹正围绕“不寐的中医治疗与护理”主题进行科普。她向现场民众分析道:“您这是典型的肝郁脾虚型失眠,压力大导致肝气不舒,脾胃功能也弱,气血生化不足,自然睡不好。”讲座详细讲解了失眠的中医护理技巧、特色疗法及日常保健方法,为饱受困扰的民众带来了实用良方。

陵水黎族自治县活动现场,民众在制作中药香囊。
县中医院主任医师廖益康通过舌象讲解体质辨识技巧,让观众亲身感受到“望闻问切”的神奇,引来阵阵惊叹。随后的八段锦养生操教学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所有参与者都随着音乐一招一式地认真学习。
夜色渐深,讲座现场的灯光却愈显温暖。吴海波的生动讲解,让在场的家长们频频点头,不少人拿出手机记录下防治脊柱侧弯的关键要点。李杏妹对失眠问题的深入剖析,为在场听众开出了一剂“安心良方”;廖益康通过展示的舌诊技巧,则让中医理论变得直观可感。
“这下好了,以后晚上散步完,就知道该怎么活动筋骨了。”刚学会全套八段锦动作的梁阿姨说。随着八段锦教学的展开,现场男女老少齐展肢体的画面,成为这个夜晚最动人的风景。
这场始于暮色、终于星辉的中医药夜市,不仅解答了民众的健康困惑,更在每个人心中播下了“未病先防”的种子。当古老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当专业知识化作日常习惯,中医药文化的根脉正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深深扎根、生生不息。
古老智慧出新彩
“原来这就是沉香啊,闻起来有股特别的木质清润感,还带着点淡淡的甜。”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黎药香囊制作区,民众李女士一边轻嗅着研磨好的沉香粉,一边惊喜地与同伴分享。
本次中医药文化之旅主题鲜明,内容多元。活动围绕海南南药设置了多个体验区,涵盖中医义诊、药膳品尝、科普游戏及养生操教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盎然。
其中,海南南药展示区引人驻足。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等“四大南药”成为焦点,人们在阵阵药香中,深深认识了这些特色药材的生长特性与药用价值。
同时,黎医黎药成为保亭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的主角。这个靠口口相传延续千年的少数民族医药正通过这些活动走出深山,惠及更多民众。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活动现场,民众在品尝药食同源特色茶饮。
“我爷爷之前摔了腿,年纪大了不敢做手术,最后就是靠黎药敷好的。”民众刘先生说。活动现场数位黎医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了熨敷疗、芳香疗、灸疗、牛角拔罐等黎族医药适宜技术,让观众大开眼界。
“来,您把胳膊伸平,牛角是温性的,拔罐时不会觉得凉,对风湿痛、劳损都特别管用。”现场医护人员手持一个打磨光滑的水牛角罐,正给民众王先生做牛角拔罐。王先生最近总觉得肩膀发僵,听说黎药牛角拔罐能缓解劳损,特意来排队体验。“感觉肩膀轻松了不少,刚才还发紧的地方,现在能活动开了。”王先生试着转了转胳膊,忍不住称赞:“以前只听说过黎药厉害,今天亲身体验才知道!”
“以前总觉得黎药离我们很远,今天才知道,原来黎药就在我们身边。”民众刘先生带着儿子体验完活动感慨地说:“希望以后能多办点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知道黎药、使用黎药,把黎族医药的智慧传下去。”
近年来,海南高度重视挖掘、抢救、保护黎族医药,海南各界黎医黎药专家也坚持把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医药作为己任,先后成功研发出涵盖内服、外敷、蒸熏、捻痧等独特疗法的药方和技艺,对毒蛇咬伤、外伤骨折等疑难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在保亭中医药文化夜市的AI技术义诊区前,67岁的张奶奶带着疑问停下脚步:“这机器真能像老中医一样看病?”她最近常感头晕,睡眠也不踏实。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张奶奶将手腕搭上智能脉诊仪的感应区,前方的摄像头同步采集了她的舌象与面色。仅两分钟,系统便综合“望、闻、问、切”各项数据,生成了一份详细的体质分析报告。
“阿姨您看,系统判断您是阴虚阳亢体质,确实与您头晕、睡眠不佳的症状相符。”工作人员指着结果解释,并给出了具体的饮食和作息建议。
张奶奶接过报告,看到上面清楚写着:“建议饮用菊花枸杞茶,避免食用辛辣燥热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她不禁点头称赞:“说得真准,我平时确实容易上火,脾气也急。这新技术,还真有几分老中医的功底!”
传统“四诊”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握手,不仅让中医药知识变得可触可感,还让更多的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医药与时俱进、普惠于民的鲜活生命力。
夜色渐深,各会场的活动在大家的收获与满足中缓缓落下帷幕。从海口骑楼老街的义诊区,到陵水体育馆的养生操教学,再到保亭夜市里飘香的黎药与智慧的AI诊疗,这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如同一股温润的文化泉流,浸润了琼州大地。(记者 王泽烨;海南省各地有关中医药机构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