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浙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经信厅总工程师李永伟介绍了浙江在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李永伟表示,“中医药攀登工程”实施20年以来,全省上下把推动中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作为培育医药工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点和新的增长极。截至2024年,浙江省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出口规模,分别约是2005年的5倍、6.3倍、2.7倍。
李永伟表示,浙江主要从六个方面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政策引领,推动产业规模壮大。浙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先后出台了《浙江省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
二是深化“两新”融合,加速创新能力跃升和成果转化。在载体建设上,创建了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创新平台;创新投入上,“十四五”以来部署实施中药领域省重点研究计划项目80余项,截至2024年,中药行业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5%;创新成效上,“十四五”以来全省中药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8.5%。
三是聚焦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方向,推动生产方式转型和发展质效提升。浙江全力推动中药行业数智化转型,基本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1.0全覆盖,全省累计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8家。
四是优化梯度培育,分级构建企业矩阵。培大方面,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集成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育小方面,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家。
五是依托“三品”建设,扩大优质品种应用。聚焦增品种,20年来全省共获批上市中成药产品148个,培育亿元大品种20个;聚焦提品质,胡庆余堂等“老字号”品牌发展良好;聚焦创品牌,首批遴选的22个“浙产中药”产业品牌销售额平均增加10%以上。
六是强化源头管理,提升中药材供给品质。以新老“浙八味”为重点,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药材品种审定,已审定44个中药材品种,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圃38个等。(记者 王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