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山东中医药大学建设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的若干措施》,明确推动山东中医药大学办学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升,推进中医学等学科进入学科评估A类学科或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为学校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提供大力支持和全方位保障。
《若干措施》要求,山东省有关部门和济南市、青岛市要按职责分工负责,在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人才队伍、附属医院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集聚更多资源,落实优惠政策措施,形成建设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强大保障体系。
为推动一流中医药学科筑峰,强化一流中医药人才培养,《若干措施》要求,加快推进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任务,提升中医学学科核心竞争力,强化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特色,在教育部第六轮学科评估中推动中医学学科进入A类,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推动中医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拓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途径,以书院制构建长效机制,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为实施一流科技创新驱动,推动一流文化传承创新,《若干措施》要求,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围绕脑科学、活血化瘀与血管重构、青少年近视防控及免疫调控等领域培育高水平成果,建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中心,打造中医药特色疗法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高地。建强全国首家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催生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
《若干措施》还提出,推动一流高层次人才引育,加大两院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及海外人才引育力度,实施一流社会服务供给,融入济南、青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服务强省建设,加强一流附属医院建设,开展一流对外合作交流,推动一流办学条件改善,盘活资源,加强各校区用地保障,支持长清校区、千佛山校区用地改造。
据介绍,这是建校以来,山东中医药大学首次获得山东省政府全面、系统、高规格的政策支持,标志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步入“快车道”,开启跨越式发展新征程,对于建设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具有里程碑意义。(郭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