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雪域藏医药 惠民暖万家——西藏自治区“百市千县”藏医药文化惠民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 2025-10-29 14:50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2025年7~10月,西藏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2025年“百市千县”藏医药文化惠民活动。从阿里高原的体育场到山南边境的村寨,从拉萨的街道社区到林芝的工布天街,藏医药以“文化+健康”的双轨模式,将义诊服务、特色疗法、文化展示送到民众身边,让少数民族医药瑰宝惠及雪域千万家。

    全域铺开活动覆盖市县乡村

    7月起,西藏各地市“百市千县”藏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就陆续启动,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格局,覆盖城市、乡村、校园、边境等多元场景,以多样化形式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7月10日,阿里地区藏医院在阿里狮泉河体育场门口拉开活动序幕,旨在弘扬藏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广大民众健康素养,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活动设有五大体验板块:在文化展示区,唐卡、文物、脉诊袋、放血工具等展品,系统呈现了藏医药的起源与药材理论;藏医义诊服务区为民众提供免费诊脉、血压测量服务,并为颈椎、腰椎不适者提供调理方案;藏医特色疗法体验区则开放了鹤麦、热盐敷、裹龙、拔罐等传统项目,供人们体验。此外,治未病宣传区的医师们讲解了春季养生与儿童保健知识,康体团队还现场教学了瘦身操;非遗展示区特邀藏医药非遗传承人,现场解读与藏医药密切相关的天文历算知识。活动当日,现场共计发放57种药品、千余份科普资料,并为180余人次提供了特色治疗服务。

    7月4日,山南市卫生健康委同步在乃东区、市体育场西门开展活动。乃东区活动以“藏医药文化,服务百姓健康”为核心,山南市藏医院医生详细讲解了“隆、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与疾病预防知识;市体育场西门活动邀请市、措美县藏医专家义诊,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藏医药保健品420余盒,并回收了300余份问卷调查。同日,山南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乃东区藏医院,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八周年”为主题,邀请名老藏医格桑平措、达瓦开展“藏医药与四季养生”专题讲座。现场还提供了“催汤”、血压测量等服务,并发放具有藏医药特色的足底霍尔麦等礼品400余盒。

    8~9月,活动向基层与边境延伸。8月13~14日,山南市错那市举办第二届雅袭药材辨认大赛暨藏医康养文化体验活动,全市39名专技人员以“看、闻、摸、尝”鉴定200余种藏药材,扎囊县藏医医院获集体一等奖,赛后专家现场讲解药材功效,同步开展的惠民活动设义诊、适宜技术体验区,民众参与热情高涨。8月29日,拉萨市城关区在夺底街道开展“藏药与健康生活”活动,专家为居民提供把脉问诊等藏医诊疗服务,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给出个性化建议,活动现场免费发放了79种藏药。

    9月,边境与校园成为活动重点。9月4日,山南市加查县拉绥乡巧巴村迎来活动第三站,市、县、乡三级藏医专家联动,设会诊区(针对风湿、胃肠病)、技能体验区、科普区,服务民众200余人次,发放藏药34种与《藏医养生保健手册》300余册。9月11日,浪卡子县藏医院走进校园,安徽省太和县中医医院专家刘莉芳、县藏医院副院长次旦讲解口腔保健与用眼卫生,组织学生参观藏医药文化馆。9月12日,隆子县藏医院在斗玉乡绕让村开展活动,市、县专家联合坐诊,服务民众150余人次,免费提供藏药41种。9月13日,洛扎县藏医院在拉郊乡德玛龙村、色马龙村服务民众350余人次。

    2-251029145332447.png

    隆子县藏医院医务人员为民众把脉。

    2-25102914533U31.png

    隆子县藏医院工作人员作健康宣教讲解。

    此外,7月24~25日,昌都市类乌齐县以“四区联动”模式开展活动:老专家义诊区服务民众3500余人次,发放76种藏药;特色疗法区提供艾灸等疗法,服务民众500余人次;文化展示区以唐卡、药材标本呈现藏医药发展;政策宣传区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发放200余份手册、300余份宣传品。9月17~18日,林芝市巴宜区工布天街举办粤林专家联合义诊,携手服务民众1600余人次,开展针灸、涂擦、霍尔麦等疗法,发放35种藏药。

    精准诊疗服务民众健康需求

    本次活动紧扣高原民众健康特点,以“精准诊断、特色治疗、科普宣教”为核心,将服务送到民众心坎上,解决基层“看病远、看病难”问题,同时普及健康知识。

    针对高原常见病,活动组建专业专家团队精准诊疗。山南市义诊中,专家重点关注风湿病、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当地藏医针对“查隆病”(高血压病)普及知识,指出当地民众喜饮甜茶、咸茶或与此病相关;洛扎县藏医院治未病科与风湿骨病专科的专家,向民众普及了高血压、糖尿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防治知识,并提供义诊服务;隆子县、加查县专家则聚焦边境民众常见的风湿骨病,提供藏医调理建议。在林芝市粤林专家联合义诊中,专家们为民众量身定制诊疗方案,骨密度检测仪、肌骨超声仪等设备的引入,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健康筛查。

    藏医特色疗法成为活动“亮点”,让民众直观感受少数民族医药魅力。阿里地区的裹龙、足浴,山南市的霍尔麦,昌都市的放血疗法、火灸,林芝的头浴、火龙罐、扦棍等疗法,均由医师现场操作。洛扎县一位长期关节疼痛的居民体验拔罐后表示:“之前疼得睡不着,做完立马轻松了,藏医真神奇!”类乌齐县500余名民众体验特色疗法后,对藏医药的信任度显著提升;阿里地区180余人次特色治疗中,鹤麦服务60人次、足浴20余人次、拔罐30余人次,成为民众喜爱的项目。

    2-251029145345601.png

    阿里地区开展“百市千县”藏医药文化惠民活动现场。

    在活动中,西藏各地同步开展免费送药与健康宣教活动,筑牢民众健康防线。全区活动累计发放数千种藏药,药品涵盖心血管、呼吸道、关节疾病等常见病用药,医护人员详细告知服用方法与储存注意事项。同时,各地发放《藏医养生保健手册》等科普资料超5000份,山南市乃东区、拉萨城关区还通过互动问答、健康讲座强化科普效果。浪卡子县校园活动中,专家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理念;山南市错那市赛后培训基层藏医骨干,将专家经验转化为服务能力,推动基层藏医药服务提质。

    2-2510291453513K.png

    浪卡子县活动中,医务人员为小朋友们科普健康知识。

    山南市居民卓玛说:“平时看病要挂号排队,这次专家在家门口免费看,还给专业建议,太好了!”边境群众则通过活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隆子县绕让村村民说:“藏医药不仅带来健康,更让我们知道党一直记着边境百姓。”通过活动的开展,西藏各地群众切实享受到藏医药的疗效,而群众的反馈也成为活动成效的“试金石”。

    赓续文脉厚植文化惠民沃土

    西藏自治区“百市千县”藏医药文化惠民活动不仅是健康服务,更是藏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活动通过“展示+体验+非遗”模式,让民众感受藏医药的历史厚度与文化魅力,厚植文化自信,为惠民工作筑牢长效基础。

    文化展示区成为藏医药“活课堂”,系统呈现少数民族医药发展脉络。在阿里、山南、昌都等地活动中,唐卡、藏药材标本、传统诊疗器械(脉诊袋、放血工具)、藏药炮制工具集中陈列,医护人员现场讲解《四部医典》、藏医药起源、“三因学说”等理论。山南市乃东区活动中,民众纷纷用手机拍摄藏医理论讲解内容,记录文化知识;浪卡子县组织学生参观藏医药文化馆,近距离接触展品,激发青少年对传统医药的兴趣。

    2-25102914535X30.png

    浪卡子县活动中,学生参观藏医药文化馆。

    在阿里、山南活动的非遗区内,藏医药天文历算传承人讲解历书内容、算法及藏医基础理论;山南市还展示“古格足浴”非遗技艺,讲解了“山南藏医药浴法”的申报过程与临床疗效,并现场派发了藏医药浴足浴散。这些非遗项目的展示,不仅让民众了解藏医药的文化价值,更推动技艺在基层落地,比如类乌齐县、洛扎县的特色疗法体验,就是非遗技艺“活应用”的体现。在这些活动中,非遗传承是“文化内核”,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药材辨认大赛与政策宣传,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8月,山南市错那市第二届雅袭药材辨认大赛,不仅提升藏医辨药能力,更通过“专家讲解+民众观摩”的形式,让大家认识藏药材。活动现场,选手对200余种植物类藏药材的鉴定过程,成为民众了解藏药的“窗口”。同时,各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八周年为契机,设政策宣传区:类乌齐县通过展板、手册解读法律条款;山南市乃东区发放《中医药法基本知识问卷调查表》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强化民众对藏医药政策的认知,为行业发展营造法治氛围。

    活动的持续推进,让藏医药文化融入民众生活,形成“健康+文化”的长效惠民机制。山南市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表示:“活动打破文化传播壁垒,让民众感受藏医药在疾病防治、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优势。”阿里地区藏医院、洛扎县藏医院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理念,推动藏医药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从短期服务到长期传承,活动正让藏医药从“惠民事件”变成“惠民常态”,既守护民众健康,又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为雪域高原的卫生健康事业与文化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西藏自治区“百市千县”藏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是少数民族医药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文化自信在雪域高原的具体体现。从城市到乡村,从专家到民众,从诊疗到传承,藏医药以温暖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既解决了民众的健康难题,又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藏医药将持续成为守护高原民众健康、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为健康西藏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伍志成;西藏各地有关中医药机构供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8868488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