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国中之国”圣马力诺——推广中医文化 促进民心相通
圣马力诺位于欧洲南部,是意大利环绕的“国中之国”。在圣马力诺蒙泰贾迪诺,圣马力诺大学孔子学院坐落于青翠群山之中。该孔子学院由北京城市学院、圣马力诺大学和圣马力诺—中国友好协会合作建设,以中医药教学和文...
圣马力诺位于欧洲南部,是意大利环绕的“国中之国”。在圣马力诺蒙泰贾迪诺,圣马力诺大学孔子学院坐落于青翠群山之中。该孔子学院由北京城市学院、圣马力诺大学和圣马力诺—中国友好协会合作建设,以中医药教学和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联结民族情感的重要基础。通过记录、收集实物或资料等方式对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保存,是非遗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中,对代表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医馆数量已从2015年的3000余个增加到4.2万个。近年来,中医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走上了“从有到优”的发展路径,成为群众身边的健康“守门人”。这些年,...
泉州簪花、汕头英歌舞成为深受年轻人追捧的“打卡新宠”,秦淮灯彩、泰顺药发木偶戏借热播电视剧“圈粉”无数,泡泡玛特多款融合古法错金、漆艺等传统工艺的潮玩产品风靡海内外……种种现象展现了非遗深度融入时代的...
青年自媒体创作者“江寻千”,为了掌握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打铁花”的技巧,曾专程去河南省确山县拜师,成为确山打铁花第七代传人。“华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千年时光中,时间会带走很多东西,而...
“非遗+民宿”是文旅融合新业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体验融入民宿,为游客提供体验传统文化的新空间。近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非遗会客厅·非遗民宿旅游创新发展活动在陕西省留坝县举行。全国各地的民宿业...
走进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的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医药中心,一阵淡淡的中药香气扑鼻而来。墙上的中医理论图解、精致的经络模型与针灸示意图,无不传递着“望闻问切”的东方智慧。临床示教室中,一名乌兹别克...
“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当下,以传统为墨、以创新为笔,越来越多青年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书写着属于这一代人的故事,也让非遗“越活越年轻”...
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开启中非共筑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习近平主席同非洲领导人共同擘画中非关系的未来,提出中非共逐现代化六大主张和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卫生健...
6月14日,又是一个“超级星期六”比赛日。当晚,站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的“村超”球场,“95后”青年吴新萍与20余名表演者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侗族大歌《侗歌声声》。吴新萍表演的侗族大歌已有上千年历史,是...
近年来,作为文旅融合新形态,“非遗+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江西夏布绣的跨界合作,到甘肃镇原县的“非遗进景区”,“非遗+旅游”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围绕“非遗+旅游”的...
近年来,非遗频繁“破圈”出彩,引领国潮风尚,成为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也彰显着文化赋能美好生活的生动图景。近日,在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与非遗传承人围绕“非遗融入现代生...
江山留胜迹,瑰宝更青春。6月14日,这是属于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星期六。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次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2017年起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这个日...
今年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璀璨的明珠。6月13日,第五期“上海健康播报”举行全国首个非遗里的“健康秘籍”发布会。目前,上海已有石氏伤科疗法等...
草木葱茏的6月迎来了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5年,全国各地以创新思维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一场场沉浸式文化体验,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实践融入日常生活,描绘出新时代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生...
6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共同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年成果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展览通过实物展陈、现场展演、多...
“今天,我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来龙门石窟寻溯中华文化,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到龙门石窟领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进一步坚定了我致力于保护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瑰宝的决心和信心。”6月14日,20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商周青铜器铭文到明清契约文书,从宗祠楹联到民间谚语,非遗以独特的文化符号系统构建起一套东...
非遗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不断变化,非遗以传统模式传承、传播的人文土壤渐趋弱化,青年人接力非遗...
近年来,非遗进校园蔚然成风。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通过师生共创、跨界联动、“沉浸式”教学等方式,让青少年在触摸传统中找到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本版以图片形式呈现浙江、贵州、山东、湖南、广东、新疆非遗...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