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草原的风裹挟着沙棘、黄芪的清香掠过街巷,当中医药的千年智慧与蒙医药的非遗技艺在校园、夜市、乡村交融绽放,一场覆盖内蒙古多盟市的“百市千县”中医药(蒙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正深入北疆大地。内蒙古各地以“接地气、贴民心”的形式,将传统医药文化融入群众日常,在守护健康的同时,让中蒙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锡林郭勒盟开展“百市千县”文化惠民活动。
校园播种:让中蒙医药文化浸润青春心田
“同学们,谁知道玫瑰花除了观赏,还有什么药用功效?”在包头市一所小学的教室里,医护人员的提问话音刚落,台下学生便纷纷举手抢答。2025年以来,内蒙古多地医院携手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实物教学+故事讲解+实践体验”的模式,让青少年近距离触摸传统医药的温度。
在包头市校园活动中,医护人员将菊花、山楂、玫瑰花等药食同源药材分发给学生,引导大家通过看、闻、辨,感知药性。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切入,用给身体穿“盔甲”的生动比喻,将“治未病”理念转化为学生易懂的语言;体质辨识环节,学生们互相查看舌象、探讨体质特征,在互动中掌握中医辨证基本逻辑,还学习寻找足三里、迎香穴等保健穴位。“原来按压穴位就能缓解不适,中医太神奇了!”一名学生体验后兴奋地说。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八中学的世界传统医药日活动同样热闹。药师团队带着蒙药材标本走进校园。展台上,玛瑙、绿松石等蒙药材整齐陈列。医护人员以“蒙医药发展简史”为题,用幻灯片展示蒙医药从口耳相传到系统化发展的千年历程,不少学生认真记录关键知识点,拿着蒙药香囊,眼神里满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兴安盟中医义诊现场。
磴口县中蒙医院依托自治区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优势,结合春秋两季校园需求开展常态化活动。在磴口县第三完全小学,医护人员围绕《耳穴护眼护脊体重管理》开讲。针对体重管理,结合中蒙医“食养”原则,建议学生每日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等多样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及含糖饮料,让健康知识在轻松氛围中扎根。
武川县中蒙医院则与幼儿园合作推进“医育融合”项目,构建“医院—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服务体系。通过香囊手工制作、八段锦推广、小儿推拿讲解等活动,让幼儿化身“小中医”,用彩笔绘制《药材手账》,记录黄芪、沙棘的形态功效,身着迷你医师服为家长“把脉问诊”,在童言稚语中传递健康理念,让中蒙医药文化在童年阶段生根发芽。
市集惠民:让中蒙医药服务融入烟火生活
华灯初上,通辽市西拉木伦广场的中医药文化夜市逐渐热闹起来。科尔沁区卫生健康委联动当地中医医院打造的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将“健康服务”与“夜间休闲”结合,设置专家义诊、特色疗法体验、养生茶饮药膳、健康科普四大功能区,让群众在逛夜市的同时享受优质中蒙医药服务。
义诊区里,中医医师为市民提供望闻问切服务,针对失眠、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病开具处方;特色疗法体验区前,推拿按摩、穴位贴敷的摊位前排起长队,市民张大妈体验完推拿后说:“逛着街就能治腰痛,这种方式太方便了!”养生茶饮区里,黄芪茶、山楂饮等免费供应,工作人员还展示中药膏方、香囊、儿童中药棒棒糖等特色产品,“中药也能做成棒棒糖,孩子爱吃还能调理脾胃,太贴心了。”一位家长拿着产品称赞道。

义诊活动现场吸引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中医药服务。
磴口县的夜市与早市形成“早晚呼应”的服务格局。暮色四合时,医院的“健康摊位”成为夜市暖心一角,医护人员带着脉枕、银针“出摊”,诊疗区专家为群众把脉问诊、测量血压,针对夜市从业者常见的肩颈劳损、脾胃不适讲解调理方案;体验区中,刮痧、穴位按摩、耳穴压丸等特色疗法同步开展,夜市摊主李女士感慨:“平时上班忙得没时间去医院,没想到逛夜市能顺便看医生、做推拿。”清晨的富源广场早市上,老年科、急诊科医护人员为晨练群众量血压、做中医理疗、普及养生知识,“最近总浑身乏力还失眠,早市上就能问诊,大夫给了调理法子,心里踏实多了!”刚咨询完的大爷拿着健康建议单连连称赞。
包头市与呼和浩特市的夜市活动各具特色。包头市昆都仑区、东河区以“精彩中医药健康惠万家”为主题举办中医药健康夜市,稀土高新区推广的中药奶茶文创产品,将草原特色与中医药养生结合,成为夜市“网红单品”;九原区通过健康直播,让无法到场的群众在线上学习中蒙医养生知识。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中蒙医院举办的两届中(蒙)医药文化夜市上,设置八段锦展演、药材辨识、耳穴压豆等九大区域,针灸科打造的“中医药文创体验角”里,中药合香珠、平安扣等产品吸引群众驻足,大家纷纷感叹“中医药竟能如此时尚有趣”。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活动现场的文化互动区,针灸科打造的“中医药文创体验角”备受百姓青睐。
基层扎根:让中蒙医药资源惠及农牧群众
“大夫,我这膝盖疼了好几年,能不能用蒙药调理?”在科尔沁区民航路双拥公园的联合义诊现场,牧民大叔问道。医师为他脉诊后,结合蒙医特色疗法给出治疗建议,还传授传统康复动作,这样的场景在活动现场随处可见。
乡村义诊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磴口县北粮台村的活动中,医护人员带来《老年人骨关节炎的诊断与预防》健康讲座,讲解症状判断、体格检查要点,提醒45岁以上人群避免长期蹲跪、爬楼等伤关节动作,建议科学运动、注意保暖;讲座后设置把脉、量血压、测血糖、耳穴压丸、针灸等服务,对身体不适居民详细问诊,给出精准诊断和用药指导。

呼伦贝尔市民正在接受中医问诊服务。
特殊群体服务更显温情。阿拉善盟多支专家服务队深入基层社区、牧户、戍边户开展巡回义诊,结合AI体质辨识等科技手段精准服务超1500人次,破解基层“看专家难”问题。武川县中蒙医院义诊队寒冬踏雪奔赴大青山乡五道沟村,为75岁腿疾老人推拿治疗、教康复动作、送驱寒药包;走进哈拉合少、西乌兰不浪等乡镇及养老院,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健康指导,真正做到“健康不漏一人,服务不落一隅”。

迎着晨光,阿拉善盟“百市千县”活动在悠扬的中医功法音乐声中拉开帷幕。
磴口县中蒙医院则构建“阵地+流动”双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开展养生科普讲座,组建团队开展“七进”巡回服务,覆盖全县47个村、16个社区、5个农场,针对老年、残疾群体开通“中医上门服务”通道,截至目前开展活动63场,服务上万家庭。
从校园到市井,从乡村到牧场,内蒙古“百市千县”中医药(蒙医药)文化惠民活动以多元形式扎根基层,让千年药香浸润北疆大地。这场惠及千家万户的文化盛宴,不仅守护了群众健康,更让中蒙医药文化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记者:李娜、通讯员、段国栋;内蒙古各地有关中医药机构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