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组建123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服务约4500万人,由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58个,服务人口1506万,占总人口41%。这是安徽省自2015年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交出的亮眼答卷。
2015年以来,安徽省县域内二级以上非营利性医院牵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实行医共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打造医防融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2019年,该省提出“两包三单六贯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路径。“两包”即打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激发医共体内部活力。“三单”即建立政府办医责任、内部运行管理、外部治理综合监管等三张清单,对49条权责实施台账式管理。“六贯通”为在专家资源下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药品供应保障、医保补偿、双向转诊、优化公共卫生服务等六个方面上下贯通。在此基础上,2024年,安徽省聚焦牵头医院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序就医格局进一步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进一步提升、县域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五提升”及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政府主导;完善包干机制,强化利益共享;完善运行管理,强化一体贯通;加快资源整合,强化能力提升;优化供给方式,强化服务协同;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政策赋能的“六强化”目标任务,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
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营管理上,安徽统一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医疗业务管理、药械业务管理、医保基金管理和信息系统。通过资源整合,有效提高中医药服务效率。2024年较2023年,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中药饮片用量、非药物疗法服务量分别增长11%、13%;中医诊疗人次达821万余人次,增长9%;中医诊疗服务费收入超9亿元,增长25%。
在人才引育上,安徽建立绿色通道,优先考虑引进、招录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且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人员,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录用。实施上下贯通的用人政策,通过县域中医药人员“编制周转池”“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服务基层。实施基层人才“百千万工程”,安排100名省、市、县医师到无村医的村卫生室驻点帮扶;组织省、市、县千名医师下乡服务;对6万余名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服务轮训,确保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能中会西”的合格村医。
安徽还积极推动医共体数字化建设,建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平台,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推进“智医助理”中医诊疗辅助系统建设,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效率;开展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药饮片统一采购、仓储、调剂、煎煮、免费配送等,目前全省80%的县级中医医院已完成“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签约居民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等服务,目前全省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8万余个。
下一步,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记者 方碧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