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中医药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宁夏回族自治区“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纪实

    图片新闻

    发布时间: 2025-11-05 13:48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大夫,每年秋天我都会觉得口干咽燥,还容易上火,该喝哪款茶呀?”市民刘女士咨询。听到刘女士的提问,石嘴山市中医医院中医师为她搭脉,又询问其睡眠、饮食等日常情况,随后推荐:“您这是典型的阴虚火旺体质,秋天干燥,试试这款玄麦甘桔代茶饮,这里面的玄参滋阴降火,麦冬能润肺生津,再搭配上清咽利喉的桔梗,三味药材搭配能缓解口干舌燥。您坚持喝一阵子,秋天上火的毛病肯定能改善!”

    自“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启动以来,宁夏紧密结合中医药文化服务月、宁夏科技活动周、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等主题活动,持续创新形式载体,深挖中医药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传统养生功法练习、药膳品鉴等系列活动。

    从城市商圈到乡村卫生院,从校园课堂到国际展会,宁夏通过多样实践,助力中医药“活”起来、“潮”起来,走进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助力中医药“潮”起来

    “没想到中药奶茶这么好喝,既养生又暖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门诊部一楼大厅,居民李女士举着一杯热乎乎的健脾除湿奶茶,边喝边向身边的朋友推荐。5月30日上午,这里举办的中医药膳食品品鉴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紫苏琉璃果子、五行延年紫苓糕、碱水四神包、五红汤等24款特色药膳,以及多款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特色茶饮和院内制剂,吸引了众多市民拍照打卡、竞相体验。

    2-251105135244B0.png

    居民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体验耳穴压豆。

    “这个如意五行糕颜色搭配好看,关键是吃着放心,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做的。”带着孩子来体验的王先生拿起一块糕点仔细端详,他告诉记者,平时很少接触中医药相关的食品,这次活动让他发现,原来中医药可以这么“接地气”,“以后周末可以带孩子来学学做药膳,既有趣又养生。”

    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后举办杏林文化节、职工八段锦比赛、中医经典演绎竞赛、中医传承拜师等活动,通过大型义诊、中医药特色技术展示和养生保健产品体验等形式,让群众在互动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银川市,中医药文化活动更是玩出了“新花样”。鼓楼步行街、银川绿博园等地,“健康集市・国潮养生局”活动人气爆棚。

    岐黄妙手把脉问诊区,中医内科、妇科、针灸科专家坐诊台前排起长队,针对秋季咳嗽、便秘、皮肤干燥等问题,通过脉诊辨识体质,量身定制润燥食谱;艾灸、耳穴压豆等理疗体验区前,市民们有序排队,体验中医适宜技术带来的舒适感;汉方茶饮区香气四溢,银川市中医医院等提供的免费润燥饮品搭配特色医院制剂,让居民在逛街时也能享受养生服务。

    “以前觉得中医养生离年轻人很远,没想到现在逛夜市也能体验艾灸、喝养生茶,太有意思了!”25岁的市民小周刚体验完耳穴压豆,她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活动,她对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后会更注重日常养生,比如按一按专家教的足三里、肺俞穴,提前预防换季时生病。”

    除了银川,宁夏各地市都纷纷创新活动形式。8月13日至15日,石嘴山市首届中医药文化节暨中医适宜技术岗位技能大赛在石嘴山市中医医院举办。最美药茶评比、中医适宜技术大赛、中医药夜市、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讲座等系列活动,点燃了居民参与热情。

    2-251105135254X6.png

    在石嘴山市中医医院,市民体验擀筋棒刮痧疗法。

    其中,中医药夜市通过医疗机构派出和社会招商的形式,设立了专家义诊、适宜技术体验、茶饮药膳品鉴、饮片药茶销售、群众互动、中医药文化展演、药膳品尝等板块。

    “这几天每天都来夜市逛,昨天体验了推拿,今天来尝尝药茶。”居民刘大爷拿着一杯刚到手的调压降脂饮,笑着说,“以前觉得药茶肯定很苦,没想到这个喝起来清香甘甜,医生说适合我这种高血压的人,我打算买几包回家泡着喝。”

    据统计,石嘴山市中医药夜市累计吸引参观体验民众3万余人次,23名资深专家开展义诊服务3800余人次,中医适宜技术服务2600余人次。免费赠药茶饮5000余杯,有效提升了中医药在当地居民中的影响力。

    宁夏地质博物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金石灵韵・本草春秋——矿物与中医药文化展”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展览以“矿物+中医药”的创新视角,按照“地蕴精粹、药性成因、矿物成药、医道传承”的脉络,分为4个展区,通过珍贵的中药标本、文物典籍、图文介绍等,向群众展示矿物形成奥秘、矿物入药历史以及古代医家“以石为药”的哲学与实践。展览特设的互动区域,配套义诊、中医药科普研学等活动,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与互动性。

    “原来石膏、朱砂这些矿物也能入药,成长知识了!”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居民陈女士说,孩子对展区里的矿物标本特别感兴趣,通过专家的讲解,不仅了解了矿物的形成,还知道了它们在中医药中的应用,“这种跨界展览的形式很新颖,能让孩子在玩中学,更容易爱上中医药文化。”

    助力中医药“沉”下去

    “以前腰腿疼要坐半小时车去城里医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中医,太方便了!”家住中卫市海原县李旺镇的王奶奶,在村卫生室接受了中医推拿治疗后,连连称赞。

    2-251105135309649.png

    在中卫市,居民体验推拿按摩。

    固原市原州区组织中医专家下沉服务,已覆盖全区56个行政村,累计接诊群众超6000人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4800余次,有效填补了村级中医服务空白,让村民无需往返城区医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与二甲综合医院同质的专业诊疗。

    2-25110513531I11.png

    固原市西吉县居民向医务人员健康咨询。

    针对基层难以获取的特殊中药,固原市中医医院药房推出“点对点”配送服务,解决偏远村组群众“配药远”问题,累计配送中药方剂1200余剂。

    “老师,这个是薄荷吗?闻起来凉凉的!”在西夏区第三小学的中医药文化课堂上,学生们围着中药标本展台,好奇地提问。医院专家通过实物展示、趣味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中医药历史、常见中药材的功效、中药香囊制作等知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很多植物都能入药,比如菊花可以清肝明目,枸杞可以补肾益精,以后我要多了解中医药知识,做个‘小郎中’!”五年级学生小宇兴奋地说。

    此外,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在吴忠市开源广场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月”义诊活动。活动现场,医护人员首先展示了养生功法八段锦,他们的动作紧凑连贯、舒展优美,开合张弛有度,赢得了现场阵阵喝彩,居民们纷纷跟着模仿起来。“跟着医生做了一遍八段锦,感觉身体舒展多了,以后每天早上都要在家练一练。”居民孙阿姨说。

    接着,医护人员为居民开展健康咨询服务,提供耳穴压豆、推拿、三伏贴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膳食建议,并普及养生保健、日常调理等中医知识。

    “医生给我贴了三伏贴,还教我怎么按揉合谷穴缓解头痛,太实用了!”居民李大叔说,他平时经常头痛,试过很多方法都没缓解,这次医生的建议让他觉得很有收获。

    而在固原市,活动采取“养生产品展销+中医药服务体验”联动模式,聚焦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养生产品推广与生活化应用三大核心,形成“市县联动、城乡覆盖、多方协同”的活动格局。

    “这个金菊枸杞茶喝起来不错,回家我也用菊花和枸杞泡着喝。”居民赵女士在免费品尝区品尝了代茶饮后,向工作人员询问配方。依托六盘山道地药材资源,固原市开发了金菊枸杞茶、黄芪红枣茶等20余种代茶饮,工作人员在现场讲解“药食同源”原理与家常做法,不少群众现场记录配方,表示“以后在家也能泡养生茶”。据统计,本次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2000余人次,加速推动了中医药从“知识认知”转化为“生活习惯”。

    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这是我第一次学习八段锦,感觉很放松,而且肩膀的酸痛感减轻了很多!”在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卫生健康对接交流活动现场,来自国外的140余名留学生,在中医专家带领下,分批次开展了中医药历史探秘、小郎中“望闻问切”体验、中药香囊制作、八段锦养生功法学习等中医药文化

    研学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8月28日~31日,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卫生健康对接交流活动设置了“千年医道”“药香绵长”“寻味药膳”“道智中医”“中国智造”“创意本草”“红杞匠心”7个各具特色的主题展区,以及“小小李时珍”“岐黄接力行”等中医药文化研学、体验活动,向中外嘉宾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最喜欢中药香囊制作环节,挑选了薰衣草、薄荷、艾叶等药材,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香囊,闻起来很香,医生说还能驱蚊。”来自银川市实验小学的学生朵朵拿着自己制作的香囊,开心地说。

    留学生们则对“望闻问切”体验充满兴趣,他们围在中医专家身边,学习如何通过观察舌苔、触摸脉搏来判断身体状况。“中医的诊断方法很特别,不需要借助仪器,就能了解身体的情况,太神奇了!”不少留学生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卫市则通过多种方式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

    为进一步深化京宁中医药合作,让优质中医药资源惠及更多群众,中卫市以“京宁携手融贯古今智慧,数字赋能服务百姓健康”为主题开展活动。活动现场有来自北京和宁夏50余名中医药专家坐诊,为中卫市1800余名民众提供高水平免费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中医治疗区、眼科检查区、互联网诊疗区,民众可亲身体验线上中医医疗、数智化中医设备等创新成果,感受数智技术为传统中医药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2-251105135344V2.png

    在中卫市,医护人员进行中医药文化宣传。

    此外,当地创新建设五行沙疗中心、枸杞养生产业园,开创康旅、医养结合新业态,为探索新的医疗、预防、康养发展模式提供了“中卫方案”。

    同时,中卫市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中药调剂竞赛”等活动,搭建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多方位展示中医药文化;制作中药材香包、摆件、颈椎枕等中医药文化宣传品,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

    “我们社区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有很多中医药书籍和宣传资料,还有医生定期来讲解养生知识,我经常来这里学习。”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居民张阿姨说,通过知识角的学习,她掌握了很多养生小技巧,比如用艾叶泡脚缓解关节疼痛,用枸杞泡水明目等。

    此外,中卫市还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制作了“中卫名医宣传视频”等中医药文化电视节目,累计浏览量5万余次,逐步营造出全民“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从城市到乡村,宁夏通过创新形式载体、深入基层服务、深化交流协作,让中医药文化真正浸润百姓生活。未来,宁夏将继续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服务能力,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记者:王泽烨;宁夏各地有关中医药机构供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8868488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