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69家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目前多家县级中医医院以三种模式参与组建医共体……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坚持“协同高效”“中西并重”“数智赋能”“基层为主”,积极探索县域中医药服务路径,构建起县级强、乡级活、上下联、信息通的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模式。
在机制方面,江西省坚持“协同高效”。成立由分管省领导任组长,5部门参与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专班,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省委深改委6项重点突破改革事项,作为市县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重要内容,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支持69家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同时,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将165个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197个中药饮片、471个品种8120个品规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遴选121个中医优势病种,实现同病同效同价。此外,建立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推动中药院内制剂发展,累计确定复方款冬花止咳糖浆等45种调剂品种可在医联体、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及其他指定医疗机构内调剂使用。
在部署方面,江西省坚持“中西并重”。2024年9月,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支持综合实力强、符合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包括三种模式:一是县域内组建2个医共体,县人民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分别牵头,目前由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有18家;二是县域内组建1个医共体,由县人民医院或县级中医医院牵头,其他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目前牵头的县级中医医院有2家,作为成员单位的有37家;三是不设牵头医院,组建独立事业单位医共体管理机构,统筹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共体建设,目前有10家县级中医医院参与该模式。
在服务方面,江西省坚持“数智赋能”。江西建成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以“省级主建、市县主用”模式,建设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互通信息平台,推动跨区域、跨机构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为基层机构配备中医智能四诊仪和辅助诊疗系统,村医通过智能四诊仪采集患者的舌象、面象、脉象等数据,结合村医反馈的问诊信息,由县级中医医院的专家在线接诊,进行远程辨证开方。此外,试点开展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工作。联合大型饮片企业建设5个区域性智慧中药代煎中心,在27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共享中药房,通过“AI审方+智能煎煮+冷链配送”模式,实现处方流转、代煎、配送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代煎47万张,代煎占比达22.81%。
江西还坚持以“基层为主”,在投入保障上,近三年争取中央、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共243亿元,78个县级中医医院完成新建和改扩建;5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了“两专科一中心”;乡、村“中医馆”“中医阁”和“杏林驿站”内涵建设持续发力,基本形成了15分钟“中医药健康服务圈”。在人才培养上,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实现县级全覆盖;开展中医医师对口支援、名老专家下乡“坐诊带教”;全省14个“西学中”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学员超万名,基层中医药人员数从2021年底的2.2万人增长到2.8万人。
下一步,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完善县域中医药服务体系,为全国中医药县域协同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方碧陶)

















